企业自助:减薪和裁员是手段,适应变化和调整策略是根本
浏览:293 时间:2023-6-7

最近,该界面引用员工的话说,58城市力量最近安排了一组员工无薪呆两个月。在此期间,公司通常为其员工支付五份保险和一份金,但只支付当地最低工资的80%。桐城只是众多企业之一。自2月份以来,国内很多企业都有减薪裁员的报道,其中就有很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公司。据自由宣布,其管理层将在今年第一季度“自愿”减薪20%至50%。据国外媒体报道,OYO酒店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5000人,规模在中国最大,多达3000人,占员工总数的60%。在一些行业中,减薪和裁员不是单一的情况,而是行业中的普遍现象。例如,在二手车市场,已经有来自心有、瓜兹和达索的减薪和裁员消息。即使是行业领导者都如此努力,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可想而知。全面恢复工作需要时间。企业必须提前做好降薪和裁员准备的直接原因是现金流紧张,难以维持正常开支。然而,现金流短缺是由于恢复业务的一再拖延和无法正常开展业务。除湖北外,符合条件的企业基本可以复工,但情况不容乐观。企业最现实的困难是防护材料的短缺,国内生产能力和产量仍不能满足现阶段全面复工的需要。防护材料可分为两类:设备和消耗品,前者如额头温度枪和消毒设备,后者如口罩和消毒剂。前者可重复使用一次,紧张局势有所缓解;然而,口罩和消毒剂是需求旺盛的消费品,尽管出现了跨越式增长,但供应仍然不足。以面具为例。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2日的消息,国内生产能力和产量已经超过1亿。然而,中国的就业人口高达7.8亿(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数据)。即使一个人每天使用它,它将消耗近8亿人,差距仍然很大。因此,目前只能先保证医疗、水电、交通、通讯等基础产业,才能将国民经济和民生的正常运行维持在最低水平。目前,口罩供应链的瓶颈在于原料熔喷布,其生产规模门槛远大于口罩厂,投资周期长,短期内难以升级。也就是说,即使我们继续扩大口罩的生产能力,在短期内增加口罩的实际产量仍然非常困难。在综合收集和管理生产能力的情况下,企业不容易购买足够的防护材料,如口罩。其次,目前重返工作岗位的风险仍然很高,企业主害怕损失更大,不敢重返工作岗位。上个月,许多地方相继报道,返乡企业发现了感染者